“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”成为基金行业长久以来的怪现象,也是全球难题。
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是,2006-2020年的15年间,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1295%,年化收益率超过19%,但基金业协会数据表明,截至2018年,自投资基金以来盈利的客户仅占41.2%。偏股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高达19%,近60%的基民自投资以来是亏钱的。
(相关资料图)
很多人投资基金亏损的原因是“没拿住”。《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》显示,基民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高度正相关。持仓时长小于3个月的基民平均收益率为负,盈利人数占比仅为39.1%;另一个极端则是,若持仓时间超过十年,基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17.38%,盈利人数占比达到98.41%。
“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”的背后,除了有投资者投资心态与投资行为的主观原因,与基金管理公司、基金销售机构规模导向也有关系。
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块:交易环节的认购费和赎回费,以及存续环节的基金管理费。当基金规模与基民赚钱不能兼得时,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出于经营的考量,会更大程度上选择重视基金规模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基金公司也在绞尽脑汁。近期有头部基金公司尝试把“客户盈利比”纳入销售考核体系,简而言之,就是把投资者获得感作为基金销售考核中权重较高的一项内容。
此外,基金公司还通过降低佣金让利客户。已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机构公告下调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、托管费率。据媒体报道,证监会拟逐步规范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,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,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。还将通过法规修改,统筹让利投资者和调动销售机构积极性,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。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。
“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”也是监管部门关心的话题。7月8日,在第九届“青岛·中国财富论坛”上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,财富管理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类似“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”这一广受诟病的问题。为此,需要大力发展的财富管理,是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、买方性质的财富管理业态,即买方投顾。
周学东称,这就要求买方投顾机构应当遵循展业要求,就是将投资者利益即买方利益置于卖方利益之上,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或咨询意见。
当然了,需要注意的是,“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投资者追涨杀跌、频繁交易等非理性操作。
所以,加强投资者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
分析人士指出,投资者像“炒股”一样“炒基金”,很容易受市场涨跌、外部宣传、内心波动等影响。在投资基金时,应注意两方面:一是需自己树立理性投资、长期投资的理念,提高自己的投资知识和认知水平,避免盲目追涨杀跌;二是需认清市场上基金公司、销售机构、投资顾问等财富管理产业链上各个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局限,看透各类营销套路,理性选择真正为自己带来价值的服务机构。